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盐城新民村里“新农民”:种出“莓”好生活

  “建成设施农业4100多亩,集体资金积累800多万元,集体经营性资产1500万元。”6月9日,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介绍该村乡村振兴的“成绩单”。

  新民村曾经以种植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多数村民家无余粮、手无存款,只能靠打零工贴补家用。“要想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村两委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瞄准生长周期短、经济见效快的草莓。”董兆付说。

  2008年,为了实现规模高效农业,新民村完成土地集中流转,董兆付带头示范进行草莓种植,当年就喜获丰收。

  为提质增效,加快产业提升创新高,新民村利用江苏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获得的奖补资金,通过“公司+村+农户”的方式,改造农户原有低矮拱棚,智能大棚省工且适宜作物生长,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益,达到公司增资产、村里增租金、农户增收入的“一举多赢”。

  同时,新民村继续优化草莓的架式栽培,深化与大院大校的合作,筛选更多口感好、颜值高、适应采摘的草莓新品种;探索夏季草莓、草莓和甜瓜套种新模式,提高大棚全年利用率,一亩棚要产生二亩地的效益。

  “运用产业的载体优势、环境的生态优势,突出浓浓乡村气息,丰富草莓文化内涵,让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增效的新增长极。”董兆付介绍,村里加快祁家精品民宿建设力度,举办草莓、葡萄、火龙果等采摘节活动,让游客留得住、玩得欢、还想来,全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

  2021年,随着第七届江苏(盐都)草莓文化旅游节落幕、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的成功申办,盐都草莓的名气更是美名远扬。本次草莓节期间共迎来游客5.6万人次,新民村利用草莓种植的优势,抓住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畅通农产品的观光采摘和电商销售,逐步从小摊点走进大超市,从送出去到引客来,从盐城走向全国市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惠及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民村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功能,以文明创建树创文明新风,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生活便利。按照每30户左右,建设一处200平方米以上乡村停车场;在每处运动场地配建5套以上运动设施,提升村民运动质量;逐步建设全村的污水管网,打造水清岸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董兆付以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江苏好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明星”“优秀共产党员”和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盐城市第八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程立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