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宜居美城阔步走来

  数字看发展:台州城区在成长,城市品位在提高,越来越宜居。新中国成立初期,台州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撤地设市25年来,台州开展了多轮城市建设,铁腕治污,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多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23.6%提高到60.3%,并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条条通畅的大道,不断拓宽和延伸着城市框架;一座座环境优美的公园,游人如织……深秋,漫步在台州市区街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台州城市面貌每天都在改变,生活在这里人们是幸福的!”对于过去70年发生的变化,今年85岁、家住黄岩西城街道的市民刘富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台州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绿地面积不足,部分区域环境受到污染。之后,台州开展了多轮城市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持续完善、品质日益提升,上演了城市“变形记”,实现70年颜值“逆生长”,并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眼下,一座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正向人们阔步走来。

  精心建设,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

  一路不通,制约一片;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在刘富东的印象中,解放前,黄岩公路仅有3条,即路桥至椒江公路、杭温公路黄岩至泽国段和黄岩至临海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以国省道为主的交通重点项目、以县乡道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形成了省域、周边地区联系的纽带和乡村对外联系的窗口。

  横街路,黄岩城区内最具商业气息的道路之一,见证了黄岩县城发展的变迁。“记得刚解放时,这条路周边还是大片橘园、农田,后来慢慢地多了些临街商铺,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也向这里集聚。”刘富东回忆。上世纪80年代,横街路上除了医院的救护车外,大多数是手拉车和自行车,每当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和来往的人流便交织在一起,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此后,有关部门进行了拓宽改建,向东西方向延伸,总长度达3000余米。现在,这条路是台州重要的商业街之一,曾被誉为“黄岩的上海南京路”。

  脱胎换骨变化的,不止是路。解放后,台州下辖其他县(市、区)城区面积也迅速扩张,特别是撤地设市25年来,台州中心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市区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翻两番超过150万人,城市化率从23.6%提高到60.3%。台州全市域加快向湾区城市形态演进,初步形成了“三湾联动、山海呼应”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博物馆、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建成投用,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丰硕成果。

  精雕细琢,城市颜值气质不断提升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椒江江滨公园便出现了三五成群的游人,他们或赏景聊天,或漫步健身,悠然惬意。

  “这个公园是我晚饭后常去的地方。”市民李冬敏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椒江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椒江可以去游玩的大型公园几乎没有;

  改革开放后,东山公园和烈士陵园成了多数市民常去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选择机会更多了,不仅有绿道、广场可去,而且公园数量持续增多。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标志,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底蕴。一个公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台州城市绿地面积不足、质量差,公园数量少等状况,我市建设等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相继建成了永宁公园、水景公园、幽径公园、水月公园、黄石公园、星星广场等一大批公园,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和区域性公园合理分布的格局。

  “我们还对城区山体风景林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根据台州‘一核、两副、四极,三带、三片、网络化’的城市结构和城市多山多水、风景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大了对62平方公里绿心的规划保护,编制实施《台州市城市绿心空间规划研究》,出台了加强绿心保护的管理规定。这些举措均有力地提升了台州城市颜值气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抬头见绿,出门有花。眼下,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城市公园绿地带来的福利。截至2018年底,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7.34%,建成区绿地率38.4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7%,拥有公园166个,免费开放率达97.59%。

  铁腕治污,蓝天碧水铺就城市底色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去年全国各地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台州成绩位居全国第十。在此前,台州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全省唯一。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这是市民的普遍感受。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部分区域受污染严重的事实,我市以“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等专项行动为重点,打出“提、截、清、治、修、补”治污组合拳;在省内率先启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改革试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四级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关停了一批低小散医化企业,清理取缔了一批场外固废拆解点,临海水洋、黄岩江口、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实现整体搬迁。

  “总的来说,台州城市环保质量正逐步向好,蓝天碧水铺就了城市底色。”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改革开放为界,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台州环保质量相对稳定;1978年改革开放后,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一度变得突出,一些原本清澈的河水开始变黑变臭。以市区水质为例,1999年前,河道水质能达到3类水标准;到了2002年,则处5类水标准。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有效整治,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