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台州三门:中国海产的品牌和养殖技术走出国门—— “台风吹来的”青蟹海外安家

  正是青蟹上市时。在长三角,台州三门青蟹最有名气。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单,三门青蟹和三门血蚶榜上有名。其中,“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6.66亿元。

  但你可知道,一部分三门青蟹养在了马来西亚和莫桑比克?

  “虽然一开始挺困难,但这两年势头很好。可惜现在全球有疫情,出国不方便,我们每天只能通过视频,查看国外青蟹的生长情况。”台州市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三门青蟹已经走出了国门,相继在马来西亚、莫桑比克等国试养成功。

  台风刮来的产业

  “涛头村的青蟹养殖产业,是台风刮来的。”林后宜说。

  原来涛头村主要种植柑橘和棉花,1997年8月18日,强台风正面登陆涛头村,整个村子在倒灌的海水里泡了40多天,海水盐碱度高,有人估算涛头村的土地3年内无法继续耕种。村民们只能摸索新的出路,时任村主任极力主张发展海水养殖业。“一来涛头村原本就有村民从事水产养殖,还有自己的运销队伍;二来当时市场需求也正在形成。”林后宜回忆。当时,三门的青蟹养殖刚刚起步,规模不大,地域分散,只有零星一点。

  养殖业风险大,村里给每户村民发了意见征询表。没想到全村373户中,有325户都在“水产养殖”一栏按上了手指印。很快,该村成立了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田入股,公司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对养殖塘进行统一建设、包装和销售。建设费用通过土地承包筹集。村里规划了70余口养殖塘,一口养殖塘约20亩,每亩海塘每年的承包费用为250元。林后宜是最早一批承包养殖塘养青蟹的人,他出资承包了40多亩的两口养殖塘。

  1年后,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产值达到6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262元。养青蟹后,涛头村土地亩产达到3000至5000元,相比之前翻了约10倍。最初不敢尝试的村民也转变了观念,其余的48户村民悉数入股,涛头村实现全村土地“种改养”。

  在涛头村的示范效应下,三门县的青蟹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到2002年,三门县青蟹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为了对三门青蟹的养殖和销售形成统一管理,三门县于2003年12月挂牌成立了三门青蟹管理办公室,俗称“青蟹办”。

  把青蟹养到国外去

  “青蟹办”助力三门青蟹产业的发展,2014年,三门青蟹养殖虽颇具规模,但在品牌形象和对外推广方面仍有短板,于是,“三门青蟹管理办公室”更名为“三门县青蟹产业发展与管理办公室”,调整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从养殖销售推广等多维度、全产业链统筹发展青蟹产业。当年,三门开展了首届网络青蟹节,单日售出5000多份“99元3只装”青蟹礼包。

  2014年对林后宜来说也是重要的一年,那年他当选涛头村支部书记。涛头村一直是三门县青蟹养殖规模最大的行政村,但长期以来,村里“人多塘少”,3000多亩养殖塘供不应求,很多村民拿不到海塘进行养殖。海塘的承包费用逐年提高,从最初的每亩250元上涨至现在的每亩4000元,海塘成了稀缺资源,谋求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林后宜看中了跨国养殖的新机遇。“当时有人指点,国外不少地方地广人稀,租金便宜。我想这或许是个机会。”林后宜回忆。村里人有疑虑。林后宜就自掏腰包,带着养殖户和“土专家”们出国找土地。从2014年9月开始,林后宜组织团队先后12次赴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考察,依据土地性质、承包成本和气候条件等选择试养地点。

  林后宜给记者看他的护照,上面密密麻麻地盖满了章。马来西亚旅游签证的有效期为一个月,林后宜和团队每次去马来西亚基本都要待满一个月。“耗费了一年多,走了不少海岸,终于选定了地方,那里气候、水质、土壤都适宜,还有充足的土地,租金价格实惠。”林后宜说,2016年,他们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租下3000亩滩涂,进行青蟹的跨国试养,成效不错。2017年,首批青蟹在马来西亚以每公斤140元的价格上市。到2019年,雪兰莪州养殖的青蟹售价上涨至每公斤约160元。林后宜还有更长远的设想,让马来西亚的三门青蟹与国内青蟹的上市时间错峰,弥补春冬两季国内青蟹市场的空白。然而,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他的想法目前是落空了。

  2018年,有青蟹养殖户在莫桑比克租下了3万亩沿海土地,建起5000亩养殖塘,邀请林后宜以技术入股。林后宜带了团队去考察,发现当地水资源丰富,海水含沙量高,养殖条件甚至比三门还要好。回国后,林后宜迅速组织村里运送3万尾蟹苗前往莫桑比克试养,还远程提供技术指导。2019年,在三门县政府的推动下,涛头村与马来西亚农业大学签订了小海鲜开发合作协议。2019年,在与韩国客商签订血蚶出口协议后,涛头村成为台州唯一出口食用贝类注册登记养殖场所在地。

  按林后宜的计划,待时机成熟、条件允许时,他要组织村民到海外养殖,继续扩大规模。三门青蟹“出海”的背后,是中国海产品的品牌和养殖技术的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记者 朱凌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70
收藏
分享